停止内耗的最好方式:运动
来源:本站时间:2024/4/2 10:37:23
多年前,我在北京做报纸和杂志,突然有一天我若有所悟,辞职回了老家。
我深知纸媒到了快速萎缩的时代了,也知道自己遭遇职业瓶颈,耗下去毫无意义。
但是回家之后,很长一段时间,我都茫然无措,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要怎么走。
从1公里、2公里,到3公里、5公里……伴随耳畔呼啸的风声,感受着有节奏的步伐。
我的头脑竟越发清明,忧虑烦躁一扫而空,心也慢慢沉静了下来。
也是那时,我才真正明白:原来运动,真的可以治愈情绪、停止内耗。
当我动起来的时候,所有的思虑、纠结,都会随着汗水蒸发。
哈佛大学讲师Tal说:运动,才是最强劲的精神药物。
它除了给你一个强健的身体外,更能予你一颗强大的内心。
早年在《华尔街教父—格雷厄姆传》中,看过一段格雷厄姆的经历。
20世纪30年代,格雷厄姆和妻子离婚,精神遭受巨大打击。
还没等他缓过神来,股票市场又因战争引发动荡,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熊市。
但他没有吃药,而是选择去滑旱冰,疗愈精神低迷的自己。
但渐渐地,伴着呼吸的律动,随着肢体的舒展,情绪的枷锁被悄然打开。
舒缓的音乐、持续地转圈,甚至滑轮发出的刺耳声,都成了一种神奇抚慰。
他不再沉浸在离婚的悲痛中,也不再因局势变化忧心股票的走向,只是专注在滑冰的技巧上,在不动声色之间,将自己拉出了内耗的泥淖,重拾起对生活的希望。
运动,就像一条通往内心深处的渡船。带着你逃离内耗的漩涡,将精神包袱一样一样地抛诸脑后。
情绪低迷,压力过大,心情烦躁的时候,不妨迈出门去,跑步、爬山、打球、习武……
当萦绕在心底的烦闷一扫而空,身心轻快了,你的内心,就不药而愈了。
豆瓣上有一个“内耗人”小组,里面写满了成年人的郁结:
忙的时候,脑海里全是痛苦、压抑;稍微闲暇,又不由自主地担忧未来。
同时也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早睡早起,坚持锻炼,减少瞎想的时间。运动完累到什么都不再去想,真的有利于身心健康。”
人们在运动后,忧虑、抑郁等负面情绪会显著下降,愉悦度会明显提升。
心理学家也表示,面对困境,我们脑中的杏仁核会不断分泌压力激素,让人感到紧张、压抑。
但运动能抵抗杏仁核的过度反应,从而缓解情绪,治愈生活。
作家杨熹文31岁那年过得很丧,但有件事她一直在做,就是跑步。
每跑完后,她都觉得神清气爽,“要好好活下去”的热情又全回来。
小说家乔伊斯·卡罗尔·欧茨也表示,在自己心情沮丧甚至绝望时,就会去跑步。
那些无法排解、无法释然的痛苦得到宣泄,你内在的能量才会重新恢复。
通过运动分泌的多巴胺、血清素等“快乐素”,是治愈情绪的良药。
让自己动起来,当身心被快乐填充,内耗自然也就消失了。
美国认知神经科学家约翰·瑞迪在书中提及的运动养成法,或许值得我们借鉴。
约翰·瑞迪做过一个统计,大约有50%的人开始新锻炼计划后,会在6个月到1年内放弃。
因为一上来就进行极大强度的运动,难免让人产生心理和生理抵触。
先从轻度运动开始,不急不躁、循序渐进,我们才能长久坚持下去。
比如步行。每天散步一小时,这种轻微的运动也会分泌血清素,稳定情绪,增添喜悦。
除此之外,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,尝试瑜伽、太极、高尔夫等运动。
当你有了一定体能基础后,可以每周进行6次有氧运动。
保持4次中强度运动,比如慢跑、爬山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,每次1小时。
进行2次高强度运动,比如短跑、打球、开合跳、登山跑等,每次45分钟。
每个人接受的运动强度不同,但都可以通过自身最大心率来衡量(最大心率=220-年龄)。
做中强度运动时,最大心率保持在65%—75%之间;
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运动节奏,你更能收获身体和心灵上的放松。
加入长跑、篮球、足球、游泳等运动圈子,与志同道合者一起运动。
这种社交互动的刺激,便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推动,从而养成爱好运动的习惯。
运动是一种治愈,也是一种救赎,能给你释怀的空间,也能给你调整的时间。
只要愿意,你就可以持续分泌“快乐素”,赶走内耗,治愈身体和灵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