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厂房净化工程是针对半导体、集成电路、液晶显示器件等精密电子元器件生产而建设的特殊工程,其核心是通过严格控制环境参数,确保生产环境满足高精度工艺要求。以下是详细介绍:
- 不同生产工艺对洁净度要求差异大:半导体制造中的光刻环节需在百级(ISO 5 级)或更高洁净度环境中进行,以避免微米级粒子污染导致芯片电路短路或失效;液晶显示(LCD/OLED)制造的成盒过程通常需千级(ISO 6 级)至百级洁净环境,否则灰尘颗粒会导致显示面板出现亮点、暗点等缺陷;印制电路板(PCB)制造中,高精度 PCB 的曝光、显影等工序需万级(ISO 7 级)洁净度,防止铜箔污染影响电路导通。
- 空气净化系统设计:采用 “初效 + 中效 + 高效” 三级过滤,高效过滤器效率需达到 HEPA(≥99.97%@0.3μm)或 ULPA(≥99.9995%@0.12μm)。气流组织形式上,垂直单向流适用于百级及以上洁净区,非单向流(乱流)适用于千级及以下区域。
- 压差控制与气流管理: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保持 5-10Pa 正压,高洁净度区域对相邻低洁净度区域保持 5Pa 以上压差。百级区换气次数≥400 次 / 小时,千级区≥60 次 / 小时,万级区≥20 次 / 小时,确保污染物及时排出。
- 建筑材料与结构设计:墙面采用不锈钢板、环氧树脂涂层或洁净彩钢板,地面常用环氧树脂自流平或 PVC 卷材,具备防静电、耐磨、耐化学腐蚀性能。吊顶需承重高效过滤器与风管,采用密闭式设计,门窗采用不锈钢或铝合金材质,密封胶条需耐老化、不释放挥发物。
- 微污染综合控制技术:地面、工作台面铺设防静电材料,人员穿戴防静电服、鞋套,设备接地。采用化学过滤器(活性炭吸附)去除空气中的 VOCs、酸性气体,湿法工艺区定期消毒,人员进入前经风淋室除尘。
- 施工流程的交叉污染控制:土建阶段先完成主体结构、防水工程,净化工程阶段按 “先上后下、先里后外” 原则施工,用临时隔断将施工区与已完工区域隔离,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排出施工粉尘。
- 高效过滤器安装与系统检测验证:高效过滤器安装时与静压箱之间用密封垫压实,并用扫描测试检测边框泄漏量,泄漏率需≤0.01%。按 ISO 14644-1 标准,在静态、动态条件下检测各粒径粒子浓度,采用培养皿沉降法或浮游菌采样器检测微生物。
- 节能化:采用热回收系统、变风量(VAV)空调、LED 照明等技术,降低洁净厂房高能耗问题。
- 智能化:通过物联网(IoT)技术实现设备状态预警、能耗优化,结合 AI 算法动态调整洁净参数。
- 模块化设计:预制化洁净单元(如集装箱式洁净室)缩短建设周期,适应半导体产线快速迭代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