适用于对 “无缝、抗腐蚀” 要求高的无菌实验室,流程分 6 步,关键在基层处理和自流平层施工。
- 材料准备:环氧底漆、中涂砂浆、环氧自流平面漆(需符合食品级 / 医药级认证)、固化剂、消泡剂(避免面层出现气泡)。
- 环境控制:施工环境温度需保持 15-25℃,湿度≤70%;提前关闭实验室通风,避免灰尘进入;地面基层含水率需≤8%(用含水率仪检测)。
- 设备准备:打磨机(带吸尘功能)、镘刀、消泡滚筒、无气喷涂机(底漆 / 面漆用)、激光水平仪(确保平整度)。
-
- 打磨除污:用吸尘打磨机对混凝土基层进行全面打磨,去除浮尘、油污、空鼓层,露出坚实基层;边角处用手磨机精细打磨,避免死角。
-
- 裂缝修补:对基层裂缝(≤0.5mm),用环氧腻子混合石英砂填充;裂缝(>0.5mm)需先切割 V 型槽,再分层填充环氧砂浆,固化后打磨平整。
-
- 界面处理:涂刷 1 遍环氧底漆(按底漆:固化剂 = 5:1 比例混合),用滚筒均匀涂刷,确保渗透到基层孔隙中,增强附着力;底漆固化时间约 8 小时(25℃下)。
- 按中涂树脂:固化剂:石英砂(80-120 目)=1:0.2:2 的比例混合,搅拌均匀后用镘刀刮涂在底漆层上,厚度控制在 1-2mm。
- 中涂固化后(约 12 小时),用打磨机轻微打磨表面,去除颗粒和毛刺,再用吸尘器清理干净。
- 按面漆:固化剂 = 4:1 的比例混合,搅拌时缓慢加入(避免产生气泡),搅拌均匀后静置 5 分钟消泡。
- 用镘刀将面漆均匀刮涂在中涂层上,厚度控制在 0.8-1.2mm(根据无菌等级要求调整,GMP 级通常≥1mm);刮涂后立即用消泡滚筒滚压 2-3 遍,消除表面气泡。
- 面漆需一次性连续施工,避免留施工缝;边角处用小镘刀精细收边,确保与墙面(或踢脚线)无缝衔接。
- 常温(25℃)下固化 24 小时,期间严禁人员、设备进入;72 小时后可轻度行走,7 天后完全固化(达到最佳抗压、抗腐蚀性能)。
- 表面:无气泡、针孔、划痕,平整度误差≤2mm/2m(用靠尺检测)。
- 密封性:用清水泼洒表面,无渗透、无积水;接缝(若有)需做防水测试,24 小时无渗漏。
- 性能:抗压强度≥80MPa,附着力≥5MPa(拉拔测试)。
适用于需快速投产或局部更换的无菌实验室,核心在 “无缝粘接” 和 “边角密封”。
- 基层需平整(平整度误差≤1mm/2m)、干燥(含水率≤8%)、无油污;若基层平整度不足,需先刮涂 1 遍自流平水泥(厚度 3-5mm),固化后打磨平整。
- PVC 卷材进场后,在施工环境中静置 24 小时(让卷材适应温度,避免后期收缩);根据实验室尺寸裁剪卷材,预留 50mm 余量(防止裁切误差)。
- 涂刷专用环保胶(符合医用级标准,如聚氨酯胶),胶层厚度控制在 0.3-0.5mm,涂刷后晾置 10-15 分钟(至胶面不粘手)。
- 铺设卷材时,从一端向另一端推进,用压辊(50kg 重)逐段压实,排出空气;卷材接缝处需重叠 50mm,用专用刀具切割成 V 型接口,再涂刷接缝胶,用热风枪加热密封(确保无缝)。
- 卷材与墙面、设备基础的交接处,用专用踢脚线(PVC 材质)覆盖,踢脚线与卷材、墙面均用密封胶粘接,避免留缝隙。
- 常温固化 24 小时后,用中性清洁剂擦拭表面,检查接缝密封性(无翘边、无空隙)。
无论选择哪种工艺,都需满足以下无菌核心要求,否则会影响实验室合规性:
- 无死角设计:地面与墙面、设备基础的交接处,必须做圆弧处理(半径≥50mm),避免直角积尘;踢脚线与地面、墙面无缝粘接。
- 材料合规性:所有材料(树脂、胶水、卷材)需提供FDA 食品级认证或GMP 医药级认证报告,禁止使用含甲醛、重金属的材料。
- 施工环境洁净:施工期间需搭建临时洁净棚(洁净度≥10 万级),施工人员需穿无菌服、戴无菌手套,工具进场前用 75% 酒精消毒。
- 后期测试:施工完成后,需做两项关键测试 ——
- 密封性测试:用负压法检测,24 小时内压力下降≤5%;
- 微生物测试:表面涂抹法检测,菌落数≤1 CFU/100cm²(符合 GMP A 级区要求)。